袭古创今
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系列纪录片
2023-12-05 18:11:50

王宗森 : 多彩人生 魅力书法

写出雄秀高华  写出一览众山

 

       很多年以前,笔者初见王宗森的“毛体书法”就被他那跌宕的线条所折服,留下深深的印记。近些年,正赶上笔者做名家访谈,王宗森的书法则不断叩击着笔者的记忆之门于是,几次三番邀约他谈谈艺术人生。今年夏天,笔者一行终于走进了他的艺术世界,面对面倾听他对书法的理解。在被他书法魅力吸引之时,也被他的人格品质绽放的光芒所吸引。

 

       王宗森1950年出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诸城市,那里是舜文化的发祥地,那里是张择端、刘墉的故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滋养下,任何人学习传统文化,喜欢书法绘画,好像都在情理之中,王宗森也是其中之一,所不同的是:王宗森的父亲是德高望重的私塾先生,尊崇孔孟之道,又写了一手漂亮的“王羲之”,母亲则爱剪纸,也爱画画;大舅曾是抗日武工队长、诸城第一任县长;小舅是抗美援朝空军英雄杜凤瑞战机的地勤。王宗森小时候,母亲经常讲革命故事,生动的英雄事迹常常慰藉着王宗森幼小的心灵。生活在弥漫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家庭,王宗森自幼就喜欢传统文化,尤其喜欢书法。青少年时期,在父亲耳提面命的教会中,临楷书、临《兰亭序》,锐意摹写,不知疲倦,尤其在《兰亭序》中,用功很勤,用情很浓,写的也神采飞动。后来,王宗森沿着王羲之一脉相承的书法之路,上溯古法,兼学魏碑、篆隶,下及米芾、赵孟頫、王铎等诸家,并在米芾手迹中,心追手摩,离披点画,深入肌理,同时,旁参“颠张醉素”,取法郭沫若、启功、沈尹默等等近代名家,兼收并览,广益博考,然后,情归“毛体书法”,在“毛体书法”之中废寝忘食,精修入境,功法大成,引起书坛学者的瞩目,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微信图片_20221102164619_副本.jpg


《沁园春·雪》

 

       放眼当代书坛,写“毛体书法”者甚多,浮于皮毛者熙熙攘攘,入其深邃者,则凤毛麟角,唯王宗森风姿独秀。

 

       六、七十年代,墙报、标语、书包、茶具,很多地方都印刷着“为人民服务”。潇洒飘逸的“毛体书法”总是在王宗森的视觉与心灵之间荡起无声的频率,常常拨动着他的情感,深深吸引着他的注意力,每每看到那磅礴的气势都让王宗森激动不已,跃跃欲试。那些年,王宗森凭借着多年学习书法打下的基础,写了很多“毛体书法”,领导、朋友都觉得“极其神似”。有感而入心的喜欢,又加上领导、朋友的赞许常常激发起王宗森更上层楼的动力。自此,王宗森开启了“毛体书法”的人生,也开始有意识地探索、研究“毛体书法”,虔诚而认真。由于,越学越深,渐渐地,“毛体书法”便成了王宗森人生的主题。

 

       任何引起瞩目的艺术都是数十年积学养气的结果,任何人的成功也都是恪守着主流正脉苦心求索而修成的正果。几十年以来,从一笔一画学习研究“毛体书法”到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如在手底,王宗森在“毛体书法”之中,下了很大功夫。夜半孤独,面壁临池几乎伴随着王宗森整个人生,有时为了解决一个字体,睡觉时,品味转使,吃饭时,琢磨欹侧,有时为了解决一处笔划,朝夕揣摩,夜以斟酌,每有会心之处,便抚掌跳跃,形似痴迷,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知道应该为他忧,还是应该为他喜,只能默默无语,静静关注,长此以往,也就习惯了智慧凝结着汗水,困惑辉映着希望,王宗森以最大的功力打进了“毛体书法”, “毛体书法”之法和“毛体书法”之艺也在王宗森握手伟人、神会笔意的过程中,神形兼备,气韵飘举。一笔一画,一体一势无不彰显着他那百炼成钢地锻造精神,无不承载着他的人生感悟、处世哲学、书法真谛融成精妙之后的情感升华,当笔尖落墨于楮素,字字珠玑,如屡屡不绝的心语,诉说着炙热的爱,不懈的追求,还有那无言而沉静的心灵。

 

微信图片_20221102164628_副本.jpg

《忆秦娥·娄山关》

 

 

       任何人学习某一种字体都不可能一模一样,否则,那是印刷,不叫艺术,即没有风采,也没有神韵,唯有立足某家,触类旁通,熔铸自家之法,才能写的耐看,有品头、有韵味,可是,这样很难,这需要炉火纯青的功力,更需要超迈而独特的才情,缺一不可。若有功力,而没有才情,穷其一生只不过俗世字匠,而不能称之为书法家;若有才情,却浅尝辄止,朝秦暮楚,而没有功力,也只能是制造噱头,哗众取宠的江湖客。只有做到功力和才情的叠加并融合生辉,才卓然而立,才显精英本色。也许王宗森压根儿都没想过名冠当代,也许他并不希望自己多么引人瞩目,他只是踏踏实实地生活,认认真真写着自己的爱恋,却似若无意之间实现了功力与才情交相辉映的人生历程,闪烁着别样的魅力。

 

       如果说王宗森因喜欢而厚养“毛体书法”练就了深厚的功力,那么,工作经历则滋养着他的书法格调,人品气质则孕育着他的书法才情,而且,人品气质随着阅历的变量,不断丰富而充盈,书法才情则因人格气质的充盈而弥漫着张力。

 

       参考王宗森的书法之路和人生轨迹,可以发现,王宗森书法的探寻之路与毛泽东的书法之路有着很高的相似度,而且,王宗森的人生经历也仿佛契合了诸多风采。幼年就立志成为一名军人的王宗森,青年时期,事遂心愿,光荣入伍,从文职到部队电台台长,王宗森服从领导命令,珍惜战友真情,期间,攻克了两项专利,为全军填补了国内空白。部队转业之后,王宗森到地方人事局组织部工作,带薪考取了大学,随后,到基层担任镇长,修路、打井,建学校,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基层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赢得了领导、民众的高度赞誉,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后来,王宗森被领导委以重任,到北京办事处担任办事处主任,他在当地与北京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王宗森的人生经历中,部队的锻炼和磨砺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培育了他攻坚克难的意志,而多年基层领导职务的“能干事、干实事”则赋予他灵思妙悟。然而,不管在部队,还是担任基层领导,书法始终是王宗森难以割舍的情怀,工作之余,书法就是他缓解疲劳、舒展情绪的最佳方式。正是坚韧的意识才让王宗森秉持恒心锤炼出深厚的功力,也正是善于发现、敏于思考的基层领导职务才让王宗森的书法充盈着质地洁美的才情。所以,王宗森学“毛体书法”,学的深入,写的精彩,必在情理之中。

 

 3.jpg

《七律·长征》

 

       而且,伟人早年“二王”筑基,后来最爱张旭、怀素,又汲取了米芾的纵逸,乃成磅礴之势,而且,伟人的书法总是伴随着艰苦卓绝的考验、运筹帷幄的胸怀、高屋建瓴的视野,寄墨于纸,内中则包含着无限的生命激情。以此对比,可以发现,王宗森学习古人与伟人学习古人的轨迹几乎一样,而且两者的书法之路也都带着无限的生命激情,那么,王宗森学习“毛体书法”既有审美追求的天性暗合,又有奋斗人生的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王宗森学习“毛体书法”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后期,随着不断深入研究伟人其人,其书、其诗词,天性暗合加上由形及神的学习,王宗森在众多学习“毛体书法”者之中独占鳌头,也在情理之中。

 

       的确,王宗森写“毛体书法”有很高的知名度,“毛体书法”是王宗森的拿手好戏,也是他的立身之本,堪称驰名商标,可是,学“毛体书法”、写“毛体书法”却不是王宗森最终的追求目标,他要写出自己、写出新意、写出新时代的新风貌。当他立志“入毛体而出新”之时,他涉猎的范围更广了,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宗森立足“毛体书法”,重新梳理情绪,重新整理思路,甚至从零起步,开启新的征程。他一方面学习伟人理论、伟人诗词,研究伟人生平,以及伟人治国理念;一方面读碑诵帖,经心著目,考证杂记,研究历代书法家的经典名作和书理书论,来回穿梭于传统百家,在传统百家之中沁染、洗濯,捕捉游离的艺术胎息,并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寻找书法审美的平衡,以此丰润自己的根系,繁殖自己的叶茂。事实上,也正是不断深入古法,在古法之中,取法、淘宝,在实践中找规律,在笔画里找经验,王宗森写“毛体书法”才更得心应手,更风姿神秀。

 

       纵览王宗森的书法,可以发现,他写的很传统,那传统是古人之法融汇着“毛体书法”而打造的深厚功力,他又写的很有时代气息,这种时代气息就是艺术的高度,这种艺术高度总是给观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章法里似若带着哲学精神,线条里仿佛交融着人生的感悟,点画之间,又依稀呈现着对书法艺术追求的理想状态。潇潇洒洒,对立之中保持着和谐;爽爽朗朗,隽美之中彰显着真功;干干净净,共性之中又凸显着鲜明的个性,节奏感充沛,韵律感十足,还洋溢着视觉审美的装饰感,居家办公装饰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格调,楼宇殿堂装饰则洋溢着雍容典雅的富贵气息。

 

       可以说,王宗森写“毛体书法”, 写活了,而以“毛体书法”为基取古法出新意的融通之笔,则进入了一种化境,这种化境是一个理工科对美美与共的嫁接,是传统与现代、伟人风采与自己心性相互交融的境界,取了“毛体书法”之法,则延展了“毛体书法”之艺。裹毫挥运,形散神聚,一派天机,说其点,如高山坠石、鲲鹏击水、长虹饮涧……, 皆不能言其真;说其线,似千里阵云、百钧弩发、万岁枯藤、崩浪雷奔……,也不能道其妙;再看章法布局,既无浮躁荒率之气,又无剑拔弩张之感,秀逸之处,隽永灵动;典雅之处,姿态疏朗;挺健之处,婉润遒劲,那刚与柔的交替、动与静的转换,那方与圆的辉映、欹与正的结合,无不有的放矢,恰到好处。观其入笔、行笔、收笔,快与慢、收与放、开与合、疏与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那是法度,又常常出于意料之外,这则属于王宗森的别致、属于王宗森的神韵。

 

       如今,很多单位都喜欢让王宗森题写匾额、书写碑刻,他的书法也被很多文化机构、收藏家视若珍宝,不断追逐。然而,对于王宗森本人而言,“艺术为人民”则是他始终秉持的书写理念,他曾先后为山东省淄博市长寿山大型伟人汉白玉雕像底座书写《长征诗》和《忆秦娥·娄山关》;为雕刻在长寿山上的山东第二大“寿”字,题写榜书;为山东省鲁山题写榜书“沧海石”、“神泉”;为文化广场题写“长寿山广场”;为企业题写商标……。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王宗森不求闻达,更不为名利,书法对王宗森而言,写的是淡泊的态度、写的是安宁的自处。每当独居一室,面对心境之时,不管有多么不愉快的事,他都能释然,添墨理纸之际,涤尽俗尘;笔尖使转之间,安顿灵性。只要写字,王宗森就入身、入心、入情,怅然释怀,心绪平静,这岂是不写字者可以理解?又岂是说说就能讲的明白?唯执笔者方解其中滋味。那就让王宗森自由自在,身心舒畅,写出雄秀高华、写出一览众山。

 

(文/桑干)


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