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古创今
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系列纪录片
2022-06-18 12:10:28

段铁 : 逸笔成趣 养心悟道

师古法融会贯通 功造化创意自我

 

       段铁的艺术观点和主张,自五年前在单位播出之后,持续发酵,余音不绝,他的经典名言,也犹如定时炸弹,燃爆了当代画坛,议论纷纷,热火朝天。


       带着大众的期许和疑惑,再一次走进段铁,探寻他的世界。


       段铁 ,1960年生于北京,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传统文化,临摹《芥子园画谱》,17岁那年,拜著名山水画家张仁芝为师,在老师耳提面命的教诲中,段铁观察生活、面对自然,画写生,也画一些创作。后来,受著名艺术家崔晓东指引,段铁开始系统学习传统山水,当他深入传统之中,才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当他精学细研之后,才发现传统绘画是取之不尽的宝库。从此,段铁再也没有离开传统,从“荆关董巨”、“刘李马夏”到李成、范宽;从“元四家”到“清四王”、“清四僧”再到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段铁广收博阅,上下求索,学的深入,临的逼真,尤其对龚贤的笔墨技法,他用功最勤,也用情最浓,甚至传统花鸟、人物,段铁也均有参悟。直至今天,年过60的段铁,在独居书斋之时,在内心澄澈之际,他还心追手摩于历史名家的笔情墨韵,投入而纯粹,真诚而谦恭,只为,追寻先儒心境,神会大德之道。


微信图片_202206141007041.jpg

《泰山颂》


       临诸家,与古人对话,观经典,握手圣贤,渐渐激发了隐匿于内核之中的文化基因,段铁爱上了老庄哲学、也迷上了孔孟之道。技进乎道,艺通乎神锤炼前人技法伴随着学习传统文化,段铁有着独特的发现,他对绘画的理解,也日益深刻。于此同时,段铁也开启了积蓄古法,贯通古今,而熔铸一家之法的探索。


       段铁学习古人,却不求个性,而是追求共性,他临摹古法,也不追求先贤的独特,而是寻求古人的规律。段铁恪守着传统正脉之道,带着辩证的学习态度,通过对传统的敏锐洞察,捕捉游离的艺术胎息,吮吸着精华,思辨成习,久侵入意,但是,他不会因为喜欢某家,而落入窠臼,不能自拔,也不会因为酷爱某派,而沉迷某种样式,无法摆脱,他转益多家,以古法为我法,以古意为我意,化了古法,成了我意,形成了既有别于古人,又有别于今人的山水样式,独特而孕育着幽深无际的内涵,传统而弥漫着新时代的新风采,如一颗珍珠,光芒闪烁、熠熠生辉。


       段铁画了很多大画,1987年,《早春图》入选北京市80年代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88年,《群峰列阵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同年,《青山浴晖图》参加北京市庆祝建国40周年北京和平解放4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活动,获美术优秀作品奖;1999年,《我爱我家园》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5年,《燕山春早》入选第三届中国画展;2006年,为中共中央部级以上干部培训中心创作大型作品《燕山深处》;2007年,应中共中央办公厅邀请,创作《北戴河胜境图》;为“十七大”会场创作《燕山春晓》,同年,创作巨幅山水《泰山后石坞》;2007年,应北京画院邀请,创作《军都山高图》参加北京风韵系列展;2008年,应国务院办公厅邀请为中南海紫光阁创作巨幅山水《青山聚秀图》;2010年,为中国文联创作《泰山后石坞》,现悬挂于中国文联新楼大厅;2011年,《三清山揽胜》入选第三届江南文化节“纪念黄公望中国山水画展”,获优秀奖,同年,受邀创作《泰山颂》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此幅作品曾无数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看到;2015年,应中国画学会邀请,参加《黄河万里图》的创作 ,并获得“2015米兰世博会”金奖、艺术贡献奖;2017年,受中共中央办公厅邀请,创作巨作《遵义会址》,并悬挂于毛主席纪念堂;2018年,受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的邀请,创作《白浮听泉》、《居庸叠翠》两幅作品,现悬挂于北京市政府副中心。


微信图片_202206141007042.jpg

《遵义会址》


       这些鸿篇巨制,远看有其势,近看有其质,隽永中洋溢着浑厚,含蓄中涌动着澎湃的力量,静穆中激荡着磅礴的气势。线条带着无限的视觉张力,跌宕生辉,笔墨伴随着情感,激越飞扬,时代感、装饰性、艺术性,以伦比的穿透力,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冲击着观众的审美本能,不断激发观者潜意识中对大美、壮美的深层情感,可凝观、可畅游,畅游而流连,凝观而回味。


       段铁也画了很多面对心境、面对书斋的小画,六尺整纸、四尺整纸、斗方等等作品。外师造化之时,内抒心源之际,执笔于手,景随意生,境由心造,骨线与散锋并举,皴擦与点染辉映,恣肆的,妙趣横生;洒脱的,韵味无穷;洗练的,意蕴丰厚;灵动的,千变万化,笔尖随着方向的变化而随意生发,丰富的笔意随着心性的变化而传递胸次。观物象,取其真,写其意,得妙趣,笔简而气壮,景少而意浓,清脱纯净的画面中,充盈着南方浙派的笔墨情趣,又洋溢着北方京津地区的雄浑厚重,写出了山的真骨,又彰显着直达本心的气韵。


       段铁很多小画都根据巨幅作品的构图完成创作,这些作品,近视,仿佛有千里之远,远望,又似若不离坐外,四时朝暮、云烟明晦;回溪峰转、松柏峥嵘,有曲径通幽的静谧之景、有抚慰心灵的温情之意,也有神游遐想的远方诗情,游观如身临其境,移景如仙人挥扇,春山清逸、夏山葱郁、秋山明净、冬山苍茫。群峰叠翠,尽其秀,山明水秀,尽其妙。景物繁密却透着清雅秀润,景物紧凑却透着高旷疏朗,很融洽、很有意境。雄浑厚重之处,让人想到范宽、李唐、龚贤,简约明净之处,却又不由自主地想起倪瓒,那一尘不染的雅致、那不带任何俗尘的清爽,似修禅、似悟道,如歌、如慕,仿佛一笔一墨都在诉说着缕缕不绝的心语,仿佛一山一水都承载着超然物外的情感,可是,细细品味,除了笔墨,均不相同,哪怕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也天差地别,却蕴含着脱尘的韵致,洋溢着梦回遥远的高古,这是对传统大师的致敬,也是属于段铁独有的风采。


微信图片_202206141007043.jpg

《古寺悬空》


       “得山真骨、与山争神”离不开“与前人为师”,更离不开“与万物为师”,而进行功期造化,创意自我的心境升华。段铁自幼生活在十三陵山脚下,深入山林,观察天高云淡之状,体悟丘壑山川之貌,他放逸情感,心灵升腾,很惬意,很舒畅,一棵树、一处溪流都是他安顿心灵的场所。比如为了创作《群峰列阵图》,他曾四次深入张家界;为了创作《遵义会址》,他多次实地到贵州考察革命圣地;为了《泰山颂》,他研究泰山走势、分析泰山渊源、查阅泰山典故,面对雄伟壮观的泰山,他神游妙悟,进行情景合一的酝酿,几易其稿之后,创作出震撼心魄的艺术视觉。几十年以来,段铁常常走进自然,感受大美,拥抱眼中的世界。他将自己与山水融为一体,在自然山水中积大道于心源,在笔墨交响的山水世界里,凝聚着自己的人生感悟、处世哲学和艺术真谛,彰显着他魂牵梦绕的艺术追求,也彰显着他积学厚养的艺术修为和文化积淀。


       不管是鸿篇巨制,还是盈尺小幅,段铁的画都极富层次。“走到我的画前,用镊子一层层地把每一处笔墨,每一处山石、树木,分离出来,最后,只留一张白纸,干干净净,这是我一直对画面的要求”。锻铁表述着自己的想法。这样很难,放眼历代先儒,笔墨能达到如此高度者,实属凤毛麟角,唯“每举一笔,必审顾反复”的王原祁可以风姿独秀,也许段铁眼高无比,也许他确有其法。在笔者地追问中,段铁竭力掩饰锋芒,却一不小心侧露了才华。


       事实上,从段铁的画面中,也确实看到了“我宗南北古人”,“却恨古人不见我”的手笔。想毕,正是基于这样的追求,段铁才百炼成钢,锻造出超出众人的绝招。他那游刃有余的表现技巧、他那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他那“妙造其极,鉴者生情”的画风,无不呈现着独具华彩的高明,四溢着魅力、散发着卓尔不群的神韵,每一幅作品既蕴含着传统山水的笔墨意趣、文人情怀,也契合着新时代大众的审美情趣,并带着探讨研究的学术性、带着咂摸不透的前瞻性。


       段铁,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血脉中流淌着北京人的真诚、纯粹,他的性格也总是带着北京人的那种执拗劲,一旦认定下来,那就成了自己的最爱,爱的虔诚,爱的专一。段铁又深受传统文化的丰润、滋养,骨子里自然而然地侵洇着高拔超逸的烙印。所以,很多人都愿意与段铁打交道,处的时间越久,越有意思,越能看到一个全息的段铁:随和,却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坚毅和执着;内敛,却弥漫着追求崇高的真力;豁达、仗义,这在他画面中,就能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感染力。


(文/桑干)


作品欣赏:

























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