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古创今
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系列纪录片
2020-06-22 11:03:34

蒋采苹 : 提倡中国画“新三学”的教学体系

 【袭古创今——画家蒋采苹蒋采苹1934年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任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研究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up2盛装苗女1995,67x67c m 副本.jpg

 

历任教学


  1959-1961年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 

  1962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98-2010年,先后受聘于文化部教科司,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持中国重彩画高级研究班共12届; 

  200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2005-2009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重要获奖及收藏:


 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及其他国内重要画展,多次在北京及巴黎、伦敦、东京、新加坡、萨加、台北等地举办个展和展出作品。

 1989年《北京的雪》获中国工笔山水展一等奖。

 1991年《宋庆龄光辉一生》获中国工笔画协会二届大展金奖,关山月基金会奖。

 1986-1995年作品《筛月》,《憩》、《轮回》等13幅中国美术馆收藏,水墨重彩戏曲人物由巴黎郭安博物馆收藏。

  

up4英雄之花180x97cm2013.jpg

  

学术研究


 个人画集、文集、技法材料研究等专著,主编中国重彩画集20余种。研制“髙温结晶颜料”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


工笔重彩画的历史资料

 

 中国重彩画古称“丹青”,唐代称“重彩”,近代称“工笔重彩”,今天所称的“中国重彩画”是恢复它原有的传统称谓。中国重彩画本是中华民族绘画的原发形态,在唐代它是中国画坛主流,而且是无比的灿烂辉煌。宋元以来,文人水墨画成为画坛主流,中国重彩画虽在画坛仍占有一席之地,但已成为边缘绘画。虽有很画家依然坚守,其弱势已为定局。究其原因,应当归于历史: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元朝是蒙古族政权;明代不断地受异族侵犯;清代提倡复古的“四王”,继盛唐以来,在动荡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工笔重彩难以走进大众,所以有人说:“只有盛世太平之年,才有工笔重彩画。”今逢新时代,中国重彩画的回归与重现绝非偶然。

 

 

up1生命的辉煌180x94 2014 副本 3.jpg

 

 过去的中国美术史是不十分公正的,因为它忽视了民间绘画,而唐代以后的中国重彩画主要是由非文人画系统的民间绘画继承,所以中国重彩画才不至失落而绵延不断。例如,敦煌佛教洞窟壁画(从北魏至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元代)、法海寺佛教壁画(明代)、雍和宫佛教壁画(清代),以及明清影像画、寺庙道观中之幡画,包括藏传佛教的唐卡,还有手绘的杨柳青年画等,它们不但越千年的流传,而且愈来愈得到中国画界的认可和重视。中国重彩画与文人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两大支脉,它们共同组成中国画,形成双峰对诗、两水分流的壮丽景象。中国重彩画是有源头的,从晚周帛画算起,它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兼容文人画和民间绘画两大体系,其生命力顽强而历久弥新


作品赏析:

11 副本 3.JPG

A.jpg

红珊瑚67x67cm1994.jpg

金芭蕉84x84 1998  副本.jpg

金秋1991.纸本重彩170/91c m.jpg

老芭蕉与小芭蕉156x156cm2002 副本.jpg

月下撒尼女67x67cm1993.jpg

摘火把果的姑娘105x75cm1982 副本.jpg



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