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古创今
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系列纪录片
2019-06-05 10:29:59

陈鹏 : 诗书画相得益彰 气意趣皆富张力


谈中国画写生的重要意义

 

 【袭古创今——画家陈鹏】写生一词,从五代腾昌祐提出来:“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到宋代画家赵昌,将鹰鸢养在笼中,日日观察,元代易元吉追着猿猴漫山遍野地跑,以及黄公望尽日观山,董玄宰的月下看山,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等都是“摹写”与“心记”写生之代表人物。故此,凡临摹(包括博闻强记,目识心记)山川、河流、苍松翠竹、花果、草木、鳞毛、禽兽都叫写生。

 

up陈鹏121212121212.jpg

 

 清代方熏说:“写生即写物之意”。写一一即对写情物,为物传情,为物传神;生-------鲜活的生命样貌,乃指生态、生理、生机、生气、生意、生趣。但写生又不仅仅停留在写实、模仿和状物的层面,古人由于受条件限制,除对景象形、模仿自然之外,还有就是通过眼睛观察,“目识心记”从大自然中发现和攫取画家所取用之物,即“取舍”——写生。荆浩说:“真者,气质俱盛”,历代名家寄情山川云水、鸟语花香之间,聊写胸中逸气,而后“超凡脱俗”,即是对写生创作过程的写照。

f99ac951387cc874fc1c66636873e62.jpg

 

 写生又是拓展新的题材和绘画视野,开阔心胸,了解自然,解决笔墨构图技巧与方法的必经之路。写生决定中国画作品的品味、境界,从而创造出极具个性特点的作品,当你面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野旷景致或者物象,将近乎于新奇题材,融入到自己的内心,把其中的鲜活感受,通过新的方式和手段、笔墨技巧,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技法、皴法,巧妙的构图,提升凝练成精妙的语言结构,就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学习创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up1112.jpg

 

 写生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是学习中国画过程中极具重要性的训练环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写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仅仅依靠绘画技法很难实现的,是要将写生和技法以及理论修养完美结合起来方能实现的。

 

 写生是生动率真地表现方式与绘画语言的特点之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真实性,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自足性,通过写生,了解题材的生态、生理,实现形象的转换,“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即写生,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也算其中之一,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写心”和“写意”。扬州八家之一的郑板桥所谓“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到心中之竹”就是从观察、构思、到表现的过程,归结为中国画就是从自然到笔墨,由写生,到创作的整个过程,是由眼至心的经过提炼而成的过程。

 

upFile0000195.jpg

 

 写生是中国画有始以来都视为最基本的绘画手段,中国画的写生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方式不同,中国画的写生是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由物到象,从而由技而道的过程。因此,从内涵、形式、审美到内在精神层面都,极具中华民族所独有的魅力和特色。老子《道德经》里有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形而上者之为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器即是形物,属于技法、技术范畴。道字之构成,是首字加一个走字,就是一个人头的形象,意即有思想而行动,道即是写意、精神。《庄子-齐物论》之“庄周梦蝶”,更进一步提升到了“物我两忘,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由“物化”之境,到“神化”之写意的精神境界。这是道家思想所谓“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与哲学核心价值观,完全不同于西方所谓的:“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也不是“对自然的再现”,而是强调审美主题对客观事物的深刻体会与最终形成有着思想和感情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是更加具有精神内涵及内在意义的更高表现……潘天寿先生的:“至中、至大、至美、至正、至刚”的审美理念,以及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所倡导的:“形、神、道、教、无”,将其整个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一言以蔽之,他们的观点和主张都是对中国画写生重要意义的深刻阐述。

5efad0c279777e0c507bb7a1cf58edc.jpg

 

 古代做诗有“由生而熟,熟后巧,巧后而妙,妙后而拗”一说(拗即平仄韵律相合)。而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的过程,就是“由生而熟”,诗“熟后而巧”渐臻高妙的过程,“由形而神”,最后不拘泥于形表外在,逐渐融入主观感受,强调神似,渐入写意之佳境,是“山川与心性迹遇而神化”。齐白石先生曾经说过:“太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先生的“不似之似乃为真似”,都道出了写意真谛。我在央美就读的时候,李可染先生曾说,学习中国画就要“一手生活,一手传统”,他提倡学习传统就是:“以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力气打出来”。他的作品的确也做到了如此,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里程碑式的一代宗师。当我们在大自然中发现和捕捉到美的境界,伴随着“十年磨一剑,腾身一跃上青天”,刻苦勤奋加毅力,把功夫、修养和内在的精神不断提高发展,日积月累,心手相随,用自己的内心观照,体悟物象与自然的关系,“万事必有驰张”。也正如罗丹所说:“大自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潘天寿先生《听天阁画谈随笔》里说:“一块拳石,几株枯草,乃吾辈无上粉本”,虽说的是写生的题材,但那是由客观形物到艺术之意象的转化,均一语道破“与山川迹遇而神化”之天机。题材是构成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鲜明时代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加工、提炼、高度概括凝练而成的,是展现自己聪明才智与智慧并存的内心感受和依托,丰富甚至填补历代名家作品中不曾表现过的新题材、新形式、新风貌,还要领悟事物的本质特征,“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自然山川和花鸟植物既是画家的创作源泉,也是寓意抒情的载体,是心境与意境的碰撞、交融,最终都要托付笔墨,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语言个性的“造化之物”,“象由心生”,“境由心生”,“由心造境”,“抒写性灵”,是心灵深处的声音和人格特质的表现,这就是写意精神,也是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和中国画的灵魂所在,这样的作品,才能够谈得上具有品味、境界和智慧……“艺术不仅仅愉悦人的眼睛,更要愉悦人的心灵”。

4482c0f193b657d4d7c9a3d30385b01.jpg

 

 而当下,许多画家普遍存在着由画而画、东拼西凑、借鉴他人的十三不靠的摹写方法,这就极易产生出临摹模仿,甚至剽窃,出现了大量似曾相识、面目雷同甚至拾人牙慧的作品。过去古代作品中强调的“六法原则”,“书画同源”,“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等内涵,都是应该很好地传承的优秀文化遗产,你的作品中有书法用笔的功力,就会有书卷气,有诗意的境界,就会有韵味,图章的内蕴,随之增加了金石感等等,有和没有是大不相同的,会产生文野之分,也是文人画与工匠师的本质差异,一为饰品,一为艺术。另一方面,要理解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喜新而不厌旧”,遵循规律又不失创新发展的理念,强化个性意识和艺术语言,“丹青千秋事”,倘若我们不能理解戡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就很难探索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和艺术本质特征,尊重传统文化,尊重中国画自身的发展规律,就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文脉和独特魅力,“师古人之心,非师古人之迹”,“师古而非泥古”,“借古开今”,只有深入学习和借鉴传统,甚至借鉴西方艺术之优长,才能具有能力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的担当,真正创造出最具美好,最有人文情怀和艺术价值,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文/陈鹏)


 艺术家介绍

 

 陈鹏1962年生于山东枣庄,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大写意花鸟专业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学位,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国画院秘书长,文化部艺术基金会专家,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国家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画院大写意花鸟工作室导师,北京市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先后出版有《陈鹏画集》、《陈鹏书画集》、《水墨动物画技法》、《水墨延伸—2001年当代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大展》、《今日中国美术》、《中国水墨画当代名家—陈鹏》、《当代中国画名家精英—由心造境—陈鹏》、《当代中国画家研究丛书—陈鹏》、《百年中国画名家书法作品选集》等画册。


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