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古创今
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系列纪录片
2021-06-10 09:42:02

王西京 : 别于他人 别于自己

传统、时代与个性

——王西京的水墨人物


       阅读王西京先生的水墨作品,走近他几十年走过的艺术历程,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他是与时代同步具有文化自觉性的艺术家,他的一幅幅作品,反映了他生活的时代从社会意识到审美理想的变化;他个人的艺术审美趋向,反映了他对民族传统史化和艺术的深刻认识。


春晓.jpg

《春晓》


       自古至今,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艺术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表明在同一时代生活中的人,对客观社会环境的主观反映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都在同一个水平之上,这是毫无疑义的。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了他的选择取向,对艺术家来说,还有与之相关的艺术观的问题。王西京是一位有使命感的艺术家,他是在1968年从专业学校毕业后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他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大量临摹古代人物画和连环画创作提高了自己的造型技巧,尤其是以线为基础的中国画造型能力。在19691974年间,他创作《越南女英雄》、《林中响箭》两部优秀连环画,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应该说在对待传统中国画的问题上,他是有心人。1978年他出版了自己编写的书《中国线描人物画技法》。这当然与他生活在这个有悠久文化历史和有中国画传统的西安有关,但也说明他勤于自学、勤于钻研传统艺术,在同辈人中较早自觉地认识到中国画的价值。王西京的自觉性还表现在另外一方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许多艺术家纷纷选择重大历史题材进行创作,这就使一些艺术家在题材选择上下功夫颇多,而在艺术处理上却经营不足。王西京80年代以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很注重艺术本体,注重语言自身的感染力,既有写实的造型技巧,又有中国画的笔墨功力。


06  春潮270cm×700cm2004.jpg

《春潮》


       20世纪的中国画人物画创作,吸收西画素描造型之后出现了写实的倾向。对于这一点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对传统中国画的否定,这种看法似乎脱离当时的历史实际,不够全面。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创作吸收西画写实造型,是在“五四”之后“中西融合”大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可否认,“中西融合”大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艺术有积极推动的一面,也有压抑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一面,那时因为“西学”以强势的姿态“东渐”,写实造型的西画也是以“科学”的方法被引进来对传统文人画加以“改造”的。但是,中西艺术交流、碰撞的过程,产生了刺激和推进中国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积极成果,尤其在人物画领域。当然,“新体”人物画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如何把西画的素描写实造型融进以线为基础的国画写意造型之中,需要几代艺术家的努力。当王西京走进中国现代人物画画坛时,他也和同辈画家一样面临这一课题。他在一系列历史人物画中逐步摸索出解决这一课题的方法,反映他这一阶段创作成果的代表作当推1984年完成的《远去的足音》。


《远去的足音》.jpg

《远去的足音》


       王西京对传统文化精神、对中国画特有的观念和技巧的认识不断在深化。80年代中期之后,他在人物画上新的追求表明他有新的心得和体会,有新的艺术追求。他创作的以《人民领袖》和《鲁迅》为代表的一系列描写国家领导人和历史人物的绘画,在艺术风格上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更重视线的表现力,更注意发挥虚白在布局中的作用,语言更具有写意性,一句话,更体现出传统文化精神。他似乎把写实造型技巧隐藏在画的深处,不让它表露于外,但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仍然可以感觉到他得益于写实的造型功底。这种风格的变化,对画家个人来说,是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体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是时代给中国画创作提出的新课题,与其说这是对历史上出现的某些偏差的一种补偿,毋宁可以看作是“旧”(包括文人画在内的中国古代绘画传统)与“新”(“五四”以来形成的新传统)的“整合”。不论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多少意见分歧,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当代中国画的人物画要扎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这决不意味着要单纯地走文人画老路,但在文人画的优秀传统中有可以汲取的重要养料;“新体”的写实型人物画必须体现民族精神。王西京的思维是辩证的,他清楚地意识到了问题的实质所在。似乎三个重要的概念在他脑中徘徊,那就是“民族传统”、“时代”和“个性”。因此,他的艺术风格的变化或转型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意“做”出来的。他的许多描绘古代文人雅士或以古代诗词为题意的人物画,十分讲究笔墨语言,如笔线的遒劲洗练,墨色的丰富变化,在点、擦、皴、染中显示气韵,在变形、夸张中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根据描写人物特定的情景表达不同的意境。这些画没有重蹈前人的老路,而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这表现在:一是格调清新、高雅;二是在甲面的线造型中形象有内在的饱满感。深谙民族传统艺术的情趣和格调与精湛技巧,又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的王西京,在向艺术深处不断逼近。他的有些作品已经超越人物画的范围,用简练、含蓄甚至朦胧的语言表现某种意境,表现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思考。无疑,他是在探索写意笔墨的无限可能性。


30霸王别姬   143x137cm  2020年.JPG

《霸王别姬》


       王西京懂得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在发生变化,艺术家的创造必须适应时代和大众的需求,艺术家必须在传统和现代的审美意识之间架起桥梁。显然,他和许多当代从事中国画创造的艺术家一样,在复归传统方面所做的努力,是为了创造具有现代感的艺术。这现代感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不脱离大众,不无病呻吟,而有健康的格调,充实的内容。这是我们新时代的艺术历程。在这条道路上王西京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施展才智的广阔空间。相信他不会辜负人们寄予的厚望,在艺术创造上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邵大箴)



艺术家简历:


       王西京,19468月生于陕西西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原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美术师。


《古道驼影》 144x225cm  2019.jpg

《古道驼影》


《家园》   116x192cm   2019.jpg

《家园》


《守望生命》 160cm×110cm2008.jpg

《守望生命》 


《喜春》  144x262cm   2019.jpg

《喜春》


《暮晓》121X214cm  2020年.jpg

《暮晓》


《知音》.jpg

《知音》


《伊朗老人》 .jpg

《伊朗老人》 


《塔吉克新娘》      131x99cm  2020年.JPG

《塔吉克新娘》


《含美特人》140x101cm    2020年.JPG

《含美特人》


《孟加拉人》  144cmX113cm  2019年.jpg

《孟加拉人》


《毛泽东同志》  148X91CM   1991.jpg

《毛泽东同志》


《周恩来同志》 127X87CM   1991.jpg

《周恩来同志》


《苏丹老人》126X100cm   2017.jpg

《苏丹老人》


《努比亚族人》 145cmX121cm 2020年.jpg

《努比亚族人》


《母亲》  138x138cm   2018.jpg

《母亲》


《马赛马拉印象》 165x143cm   2016.jpg

《马赛马拉印象》


《马赛妇女》  143X142cm   2019.jpg

《马赛妇女》


《何以为家》 144x104cm  2019年.JPG

《何以为家》


《阿玛》   121X94cm 2017.jpg

《阿玛》 


《阿Q画押》1982 105X103CM.jpg

《阿Q画押》

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