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古创今
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系列纪录片
2021-05-19 19:24:04

何水法 : 观生活变化 悟色彩斑斓

       自20世纪发展至今,中国画坛涌现出诸多重要的花鸟画大家,近现代美术史中经常提及的传统派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和潘天寿,其中三位皆为写意花鸟画大家,足以看出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历程中的重要性和典范性。尤其是从传统章法到现代图式的转换过程中,花鸟画能够最为集中和深入地体现出中国画本体的时代变化和视觉转向。因此,如何处理花鸟画中色与墨、章法与笔墨、主观意识与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就成为近现代以来中国花鸟画家在创作、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作为当代写意花鸟画大家,何水法在艺术创作中观照表现的自然万物形态与艺术风貌特征,早已为当代画坛和研究学者所熟悉。在我看来,其绘画作品中典型的语汇风格和技法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6-01002-Y5、一串红1(124-146)2001(159-196).jpg 


       其一,何水法经常在花鸟画的章法构图中,选取并放大某个自然花卉的局部,而这种构图方式多见于南宋时期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边角式”山水画,以及近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雁荡山花”题材名作中。而何水法常把几缕翠枝、一簇兰草、一丛花束、一池荷塘等场景,转化为近距离、定焦式的视域去观照局部景象,从而给观者带来一种触目性的现场感,从这些微妙的风格转向中可以看到画家独特的匠心与智慧。


       其二,何水法十分注重传统笔墨的现代形态转向,且在笔法中聚合了墨法和色彩的综合呈现。例如,他往往会放大笔墨在宣纸上逐渐洇渍和渗化的视觉感受,使得观者的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到笔性的质感形态之中。更为重要的是,何水法试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然花卉通透亮艳的属性特征,即花卉物象在自然光线下的明豁感,其中既追求传统笔墨的蕴藉、含蓄和文雅,又凸显自然色彩的响亮、明快和真实,甚至主动融入西方现代派和印象派绘画中之光影感和即兴感的表现方式。实际上,明豁感是一种非常不易表现的语言风格,它与传统绘画中提到的“雅俗”观念以及对笔法、笔性、笔质的具体评判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何水法通过笔法转化、浓淡互破、色墨互融等一系列方法所解决的问题,即是如何在生与熟、雅与艳之间找到一种恰切的平衡感和结合点,以强化画面的节奏感和通透感。



0d7c1f6dad3326b87ead3109ccdfa0a.jpg 


       其三,何水法花鸟画中最为典型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能够主观放大自然花卉的色彩冲击力。自古以来,色彩素来不是传统文人花鸟画着力表现的因素,唯有晚近“海派”的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诸位大家,尝试从金石入画的角度去改造传统笔墨时,才开始将明艳的色彩乃至西洋色彩赋予画面之中,例如以前极少使用的西洋红、藤黄和赭石等各种矿物和植物颜料,使得画面更加响亮的同时,在色与墨之间形成了一种圆融无碍的视觉效果。因此,尽管何水法小品绘画的画面十分简洁,但依然能让观者感受到其中既蕴含着民间情味的烟火气,又不失儒雅自然的文人气。因此,何水法写意花鸟画的高妙之处,就是将色彩表现通过明度、对比度和饱和度等不同层面的丰富性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面貌。


       其四,何水法在花鸟画创作中尤其注重发挥诗文题跋的表现力。无论是何种尺幅的作品,他都会题写自创或引用的诗句,这也是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中许多艺术家不再具备的素养。此外,何水法的书法艺术一方面融合了隶书、行楷以及“瘦金体”的章法特征,使得题跋与绘画相得益彰,自得诗意之美;另一方面又追求舒朗的方折结体和稚拙的韵味变化,使其题跋与花鸟之间形成了构成性的设计美感。尽管何水法没有过度地放大或刻意凸显这种特点,但在其描绘的桃枝、竹丛、墨梅、荷塘等物象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切割留空式”的视觉美感。也就是说,在看似不经意之间,何水法在线条与块面、色彩与笔墨、题跋与物象的结合上创造出一条崭新的路径。正因如此,何水法的写意花鸟画既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同时又带给我们一种传统文人雅意和当代生活情韵的感受,这也正是何水法在运用彩墨、没骨和章法构成,去展现故园风物乃至客观世界时,给予当代花鸟画坛的重要启示和艺术贡献。



3466f9cfcb6e4ff0bb605969f6f3445.jpg 


       长期以来,何水法的写意花鸟画创作风格已被当代美术界熟稔与认同,但从他近年来的作品又能看到焕然一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突破。更重要的一点是,何水法花鸟画的创作个案,展现了写意花鸟画从传统花鸟画向当代花鸟画的跨时代转化,及一位当代画坛名家不断自我建构、自我创新和自我蜕变的才华与智慧。


(文/于洋)

 

艺术家简历:


       何水法,1946年生于杭州,祖籍绍兴,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常委,第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导,西泠印社理事,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乌克兰利沃夫国立艺术学院荣誉博士,意大利昂布罗修研究院院士,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