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古创今
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系列纪录片
2019-06-11 11:22:40

魏云飞 : 彬彬有礼 落落大方

清雅空灵 古韵幽深

       魏云飞 ,1978年生于河北怀来,200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客座教授,沧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人民网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市河西区政协常委,国家“131”创新型人才,五个一批人才。

       品读魏云飞的山水,仿佛置身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纯净澄灵的山林,使我们的心灵不由感觉到无比的轻松、愉悦和舒畅。看他的画,可以完全抛开世间的诸多纷扰,尽情的享受自然,体验生命,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社会的噪杂,使因快节奏生活种种压力而备受束缚和压抑的精神世界能得到片刻的解脱和安宁。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作品中无疑蕴含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自得。

微信图片_20190606140451.jpg

       作为当代画家,其作品的取材,立意以及构思无外乎有两方面的资源可借鉴参考,一个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即师古人;一个是当下我们正在历经着的生活和客观的宇宙自然,即师造化。

       “师古人”而言,传统是基础,正如荆浩所言:“书画者,名贤之所学也。”魏云飞在自己的绘画中也借鉴了古人的资源。1997年,魏云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美术学院这所艺术的殿堂,在学期间,在前辈老师的关心指导下,广泛研读画史,画论,反复临摹历代名家大作,大量吸收宋元及明清文人画的精髓。他曾临摹过大量的古人作品。通过这种基础性的临摹,使得他对不同山石的质感,不同地域的山水特征以及古人绘画中的各种技法手段、章法构成都谙熟于心。所谓心中有师,则笔头有准;师久能化,则面目可成。更重要的是,对于古人的经典,他并不是照搬照抄,可能只是临摹了古人画面中的某一块石头、某一个山头,而对其他的地方都做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处理。这说明了他高超的转化能力,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他在观察自然山水时融入了自己的心灵关照,物我合一,追求的是自己理想中的山水。由此我们不能不说魏云飞是极其睿智的,他首先以深邃高透的眼光审视古人之心,然后再以古人之心关照自然山水,并融入当下的时代精神和自己的情感思绪,从而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所以,看他的画,似乎能使我们与古代经典大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是他立足现代人的生存经验重新审视古人文心的必然结果。

微信图片_20190606140511.jpg

       而对于“师造化”,自古至今已有很多人论述过它的重要性。比如南朝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王微在他的《叙画》中主张学习山水画,必然对自然美发生情感,所谓“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正是这种面对自然造化,而引起飞扬浩荡的神思,才使画者在描绘自然山川时把自己的情、神、心、意融入画面。所以说古人的笔墨是有限的,而自然宇宙的变化是无穷尽的。只有走进自然、深入生活,艺术之思才能源源不断、随手拈来。对此,魏云飞当然也深有体会,他非常注重写生在绘画中的作用,但他的写生所描绘并不是自然山川的自然属性,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所感所思,展现的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心灵。2004年,成绩突出的魏云飞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有了更多的机会,体验自然,感悟生活,从太行山到富春江,从雁荡灵峰,到黄山秀色,幽谷林泉,云烟溪岸,山色迷朦,林木清幽,写山水之骨,得山川之气,感悟山水之精神,得山水气象之素养。

微信图片_20190604161816.jpg

       在上述意义上,魏云飞的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师古人”与“师造化”二者兼得的风格特征,也就因此而具有了清新而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性化面貌,这确实是他的高明和独特之处。在画面显现上,魏云飞的画清澈通透,疏朗简静,极具灵性。

微信图片_20190604161825.jpg

       一直以来,中国的山水画所追求的最佳境界就是自然清逸、旷远空灵、淡泊宁静。魏云飞正是立足于这一基点进行他的山水画创作的,他的作品质朴、旷远、清幽、雅意,以简约求旷达、以韵律求通灵、以宁静求动感、以淡泊求深远,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他作画不以物像为目的,而是追求个人心性和自然意象的结合,意蕴深长而灵气十足,虽然超然出世,犹如世外桃源,但并不虚无缥缈、玄幻不定,他的画面清逸疏朗、清雅简远,使人观之仿佛可以在其中自由、畅快、闲适的任意穿梭,轻松自然、无拘无束。皴、擦、点、染各种技法在破坏与重建之间,存在着许多非此非彼的形态,激动人心的痕迹蕴藏在众多的笔墨色层之中,运用得既规矩又随性,不受旧规陈习,传统框框的束缚,对材料、技法有自己的尝试和创新,在精神境界上有自己的追求,营造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清雅山水世界,映射着自己心路历程的“精神独白”。另外,魏云飞的画还具有静谧洞达之特征,他在静观自然万物的同时,又以犀利敏锐眼光洞达了古人,体验了现在,感受了生命,审视了自我,所以他的作品古今鉴照而心无尘垢。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魏云飞绘画的高妙,其形式语言的清晰准确、境界的高迈不俗,无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真理要义和当代精神的审美内涵。

微信图片_20190604161826.jpg

       在魏云飞的画中,那缜密清劲的曲线,沉着灵动的点笃,隽永清秀的墨韵,透着诗境,仿佛秦淮河畔轻轻飘来了悠远的苏州评弹,字正腔圆,余音袅袅。这无疑是一种具有个性魅力的审美境界,他与这片蕴藉明媚的山水息息相关。魏云飞山水风韵让我们想起一首小令:“晚来残雨过疏林,寂寞秋江传雁音,薄醉归时正独吟。画堂深,附落红枫扰玉琴。”这样的情景似乎有点不近烟火,却又叫人由衷地向往。似无意感人,却纳须弥于芥子,咫尺千里,小中见大,这便是中国诗画艺术至高境界。

东风何时至 已绿湖上山 36x52cm 2018年.jpg

       在我们的直觉中,魏云飞的画正是与山水特有的“灵、秀、清、逸”这些字眼紧连着,还有目下已经不易寻觅的野趣。浮躁的现代生活,加上快餐文化的流行,当下人们面对表现张扬骇人其实粗俗肤浅的做作愈来愈麻木,魏云飞的审美意趣不啻一泓清澈潭水,映照在斑斓的秋色中,显得格外宜人。不要认为雄浑博大就是艺术的全部,山水的细腻隽永正是多年的文化的积淀,他目下的意义更显不可或缺。

152212497_5_20190117022624118.jpg

       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出作者的个人襟怀和审美倾向。魏云飞说自己还在不断追求,不断的与古人对话,跟传统文化交融。在这心摹手追的过程中,如同与古人对面而坐,听前辈亲授机宜。轻松与坦然油然而生,那种心灵的相契实实在在就是一种享受,是与古代大师和山水文化,人文思想的现场交流。微妙处,静观中,以古人喉舌传今人之肺腑,以古人面目表今人之心声。这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高妙,也是魏云飞因心造境的艺术手段。画家自身的实践与古人之心的契合在交流中达到一种领悟和神会。李可染先生曾说:“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与古人交流,向古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而不是一味模仿。学以致用才能够体现学的价值和自身创造的价值。艺术的价值在于独创,就必然要求别出心裁。魏云飞从自己的切身生活出发,吸收古哲先贤中与自己的个性,气质相吻合的营养,运用绘画手法,创作出诗一样的画面。这是他学的表现,也是他创的表现。魏云飞说:“我们毕竟不同于古人,今人应该有今人的面目,就像石涛说的笔墨当随时代。但寻找到自己的面目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极大的耐性和悟性。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有很大的欠缺,我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能够加深自己对于山水的领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学问修养。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现在的选择的道路上更加持久地走下去,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微信图片_20190604162407.jpg

       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追求,这还包括一些天分在里面,不仅仅是勤奋所能够达到的。魏云飞恰恰是二者兼得的,他对艺术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并且不管外界如何变幻,始终持之以恒的坚持自己的追求,并现自己的心性与心象,传达着现代人的情感追求和精神向往以及生活期待。

微信图片_20190604162418.jpg

       魏云飞是个有自己想法的画家,他没有在纷繁的花坛上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三月花“,这是郑板桥的对联。相信魏云飞一定会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在艺术的道路上开拓出更美好的前景的。

(文/姜陆)

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