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古创今
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系列纪录片
2019-01-25 14:17:00

杨明臣 : 精工小楷 足以名家


 【袭古创今——书法家杨明臣】杨明臣, 1955生于河南安阳空军大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


1.jpg


 “传承与创新”是所有艺术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概莫能外,同时又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谁把这个矛盾冲突解决好,毫无疑问,谁就是真正的大家。就书法传承而言,首先,什么是书法领域的优秀传统,界定一定要弄清楚。先贤留下的文化精髓,就是历代文人所崇尚的气节、文气、中和、书卷气等等,它蕴藏在书法家每张作品当中的,这种文化精神体现在对民族有担当,对社会有关爱,为官要一身正气,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颜真卿的作品流传至今备受推崇,他的书法艺术仅仅是一个方面,对今人影响至深的则是他的“忠烈”精神,这种精神才是书法文化里最核心的、最重要的内容。其次,几千年来,圣古先贤一代一代人在书法艺术精研中,留下的艺术法度,我们要把它继承下来,然后再寻求发展。法度是中国几千年来代代传承的审美理念,并不是某一代人认为美好的、就是美好的,千百年中经过历史的冲击,沉淀流传下来的必定是被历史认可的,他们被历代的贤达心追手摩,通过言传身教继承下来,这其中包括书法的庙堂之气,金石之气,书卷之气,中和之美等审美观念,如果现在的书法缺少了这些法度和审美情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jpg


 与传统并举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创新”,书法是个特殊的艺术门类,书法的创新首先应该看到它的独特性,它是一个简易入门,困难发展的艺术形式,若想达到一定高度的书法艺术,非常艰难,书法提升途径单一,提升过程漫长,有些人穷其一生钻研书法,结果取得的成绩可能依然微乎其微,书法的学习必须来自古人,从古人的经典碑帖入手,一碑一帖进入以后,都存在着可以无限生发的空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书法范围内,当代书家都没有超越古人,与古人相差很远。创新是必须探索的过程,艺术不创新就永远不会有发展,对古人经典的东西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深入古人,专攻博取,碑帖结合,结合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及我们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创作环境等因素,在一种字体上进行深入研究,达到常人所不可企及的层面,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可以成为名家,比如: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女士主攻“二王小行书”就取得了常人无法达到的水平;“篆隶融通”的张继主攻隶书,兼容篆书,将篆隶结合,又吸收篆刻的刀法,使他的作品富有金石之气,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


5.jpg



 “树高千尺立根何处?“取法乎上”,“上”乃最为经典,从“上”学起,从“上”入手,杨明臣先生秉承这个艺术观点,幼临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兼容二王,专攻晋唐小楷,以王羲之为主并行钟繇,将钟繇古拙之气,高古之美,内敛之美与王羲之遒美劲健端庄清秀”兼容,几十年来 锤炼升华,汇成主流,熔炼一家,纵观杨明臣先生书法,线条劲隽美含蓄多变,结体规整严谨,雍容尔雅,仪态大方书风端正儒雅,隽秀飘逸,实属当代楷书杰出书家的典型代表。


2.jpg


3.jpg


 杨明臣先生的作品风格得益于他系统的梳理了历代古圣先贤“楷书”体系,相对于他人来说,先生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专攻博取”“碑帖结合”“篆隶兼修”“楷行并行”“楷行融通”的创作理念,使先生的作品极富节奏感、韵律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他标志性的书法“小楷”,个性鲜明、特点突出,这不仅仅是一种风格,一种境界,而是一个书法艺术的体系在这个体系规整与洒脱、和谐对立、理性与情感、自由与规则互为表里,高度协调,他的这个体系堪称当代“小楷”的法度,必将在当代书坛影响深远。

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