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古创今
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系列纪录片
2019-06-12 18:24:51

周尊圣 : 用天山红畅想时代精神

       【袭古创今——书画家周尊圣】周尊圣,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新疆广袤的瀚海戈壁、自然山川、风物人情、天山大漠、丝绸古道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历经二十几年二十几次走进新疆,创立了“天山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开拓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领域。追求悲壮之美、苍凉之美、雄强之美、阳刚之美。以大漠为纸、胡杨为笔,以炽热的红色激情,泼洒生命的旋律,谱写天的大象、山的风骨,奏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乐章。

左非洲印象0813856.jpg

       选择天山山脉的“红山山系”作为山水画的表现载体,以浓烈的红色作为“天山山水画”的基调,周尊圣创造了一种前无古人的山水画新图式。正如印象派画家揭示了“光之美”,为人类打开了自然美的审美新领域一样,周尊圣在革新的大潮中揭示“红之美”,在“红色的抒情”中为中国的山水画打开了一个审美的新领域。周尊圣的“红之美”源于天山,成熟于天山,是天山净化了他的灵魂,是天山赐予了他的智慧,是天山使他的艺术之花将更为灿烂辉煌。

P7879天山红  138×34cm 2016.jpg

在生命深处与胡杨相遇


       能够昂首站立在这世上留下傲岸身影的,除了人就是树,可以看成神话亦或生命图腾,也可以理解为人格化和生命意义的象征。


       胡杨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三个千年的生命传奇,令人感叹敬畏,如何表现它是画家周尊圣先生多年画新疆所要描绘的题材之一,如何用水墨来表现胡杨高贵的生命和超凡的气节?进而,从自然之美到酣畅落笔的激情,周尊圣思考、酝酿很久。

2015.138.68封底.jpg

       那一年,周尊圣九十二岁的母亲离世,触动了他感叹生命的轮回,感知生命的坚强与脆弱,感恩母爱的伟大,母亲留下最宝贵的是儿女们用之无穷的精神财富,在失去母亲的极度悲痛中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有生必有死的,是自然法则,无与抗拒,没有任何事物能逃离时光的流逝。自然法则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是时间让过去和未来产生千差万别。没有永恒不变,“变”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也是死亡与新生的规律。

封面作品.jpg

       胡杨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正是画家周尊圣先生在自然界寻找的生命意义。胡杨大树的三个千年,不死、不倒、不朽诠释了生命的宝贵和存在,人类像千年胡杨一样,拥有坚不可摧的强大生命力量。以绘画艺术的形式赞美胡杨精神,鼓舞人类像胡杨一样,所遇千辛万苦不能倒下,要坚强站立。把生命融入胡杨的生命,经得起风沙打磨与烈日烘烤,彰显生命的永恒、艺术的永恒,成了周尊圣笔下表现胡杨的精神追求。

     

       近几年来,在写生和创作过程中,走进了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却把怎样表现“胡杨”放到了其后,再从生命意义回到怎样表现“胡杨”而徘徊于两者之间,最终思考生命意义在先艺术表现在后。

右 非洲印象   中国画 68×34cm  2014.jpg

       走进胡杨深处观察感悟,三个千年的神奇,后两个千年是表现的重点,就是不倒不朽。粗大的树干矗立于荒漠之巅大漠之上,树叶被寒风吹尽,枝杈被风沙折断,树头也被无情的岁月斩去,只有千年不倒的身躯傲然挺立,似人体雕塑的残缺,犹如鲜活的皮肤、筋骨、血液,给人心灵的震颤。与天对吼的大嘴,与大漠狂舞的英姿,哭诉的胡杨泪,硕大的眼睛直视苍穹,都是渴望生命的神情,是不死不朽的传情,无不发出内心的呐喊和激荡,让人振聋发聩。手在抖心在跳,是难以抑制的激情,无食、无眠、是被胡杨顽强的生命和神情感动,探究生命的意义。是在生与死、荣与辱、爱与恨、情与泪、红与黑、水与墨的交融和思辨中触发了描写胡杨的信心和勇气。用以中国画“意”与“境”的写意精神寻找胡杨的“魂”与“神”。

不朽的胡杨566X200.jpg

       胡杨在新疆有多处,分布在塔克拉玛干、塔里木、木垒和内蒙的额济纳,这是一群群身裹铁甲的战士,威风凛冽地守卫着祖先传下来的这块沙地。千万年来,变的是历史风云,不变的是它的雄姿。是新疆的南疆大地干旱少雨的盐碱沙地,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使得胡杨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如果在多雨潮湿的南方,胡杨也就没有了后两个千年。云南的古榕树有它的气势,却没有胡杨的坚毅。说它是地理的养育,可根下却有沙无土;说它是气候的造化,可它却在炎热时气温高达七十摄氏度,寒冷时又低到零下三十摄氏度,年降雨量仅仅百十毫米,时有连年无雨。


       这里就是胡杨的家园,从没有一种树面对如此险恶的境遇,脚下是无边的盐碱,贫瘠的沙土地铺开一生的绝望。为了躲避沙尘暴,它顶梢决不往高处去,为了对付干旱,它只长三到五米高,往上长成柳叶状针叶状减少蒸发,为了寻找水分,它的根须可延伸到百米之外,这就是胡杨,只能感叹“驼鸣千里孤烟长,胡杨根须三千丈”……

周尊圣 2017 天山红韵图 138.68.jpg

       西域苍凉悲美,古人入诗却不入画,以笔精墨妙内美为术的古代画家不涉足此类题材,所以有边塞诗没有边塞画。画天山二十多年最终锁定一块色彩“红”、“天山红”写大山气节壮美的山体结构,却没有花草树木。程大利先生在《大漠胡杨的动地歌吟》说到:尊圣勇敢地选取了这条荆棘丛生的路。他把戈壁荒野大漠胡杨作为自己的精神诉求,以前人不曾表现的东西,彰显自己的艺术理想,这是一种挑战,一种带有浓郁时代精神的挑战。苦为乐,孤为寄,从“天山红”到“不朽的胡杨”展示了尊圣多年的艺术足迹,“天山红”时代是注重时代精神的探索之路。


       探索必有惊险,而惊险之后就是精彩,虽然烈日暴晒,虽然独自闯天山,对艺术、古人、山川、敬畏、膜拜,是一个画家对艺术的虔诚,对大自然的敬畏。

右非洲印象0813856...jpg

       通过笔墨描绘胡杨的画面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想完成一个艺术家多年要画胡杨的夙愿,胡杨精神是艺术家周尊圣先生多年来画大西北所追求的洪荒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自然之美也正是艺术家自己强大的精神支柱,让有限的生命耗尽在艺术探索的路上,注定一生要作艺术奴隶的宿命。也正基于此,周尊圣的朋友送他的三个雅号:“周铁人”、“拼命三郎”、“活骆驼”,诗人郝立轩曾说:“周尊圣是一个含着眼泪奔跑用生命追赶艺术的人。”在艺术市场纷纷走俏的年月,艺术家周尊圣先生只想画一画多年来心里想要表现的,没有杂念,不求归宿,只是一次艺术探索和生命意义的探索。


       天山红的画法是先铺色后勾线,在半湿不干中画出肌理结构。胡杨是以“线”为主,彰显中国画的“线”之美,胡杨是展示“线”和结构美的最佳载体。在“神”与“魂”的孤独思考中,获得放纵想象的空间,以胆见真,以“真”提升自己,感染他人,让胡杨不朽、精神不朽、艺术不朽。用中国画不朽的墨,干湿浓淡的交融,强烈的黑白反差和大印章的运用协调整体画面,大画幅、大结构、大黑白、大印章,增强胡杨古老和沧桑,不朽的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给观者增强胡杨高大、顽强不朽的精神和力量。胡杨必然是树木,结构也必然从一棵树展开,通过长时间的写生、创作、体验、思考,周尊圣认为胡杨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绘画体系,有深刻的思想寓意和精神内涵,有形有神,有细节,耐刻画,更有表现生命意义的张力。以不朽的胡杨贯以展览的主题,《不朽的胡杨》、《英雄树》、《胡杨礼赞》、《大漠守护神》、《胡杨魂》、《根须三千》、《与天对吼》、《生命大河》等为作品题名,增强对胡杨作品的文化含量。

周尊圣 大漠之魂200cmX200cm.jpg

       胡杨疤节的“眼神”深沉、坚强、凝重的神情,似泪而无泪渴望生命的诉求,也是人类与胡杨“魂”与“神”的传情。胡杨就这样不倒、不朽直立几千年、也将生生不息传承的更久远,人类却只有几十年,在生命深处与胡杨相遇,虽与岁月时空的擦肩而过,却是一个艺术家的幸运。用不朽的黑白赞美不朽的生命……活着就是为了寻找一个死法,胡杨精神像是诉说着,它的死法就是不倒不朽,人类就是人间大爱,卫国壮士的精神永存。

左 非洲印象    中国画 68×34cm  2014.jpg

       作为一个画家,周尊圣试图用尽所有的色彩和气力对生命之树的描绘和赞美,虽然未必能充分表达胡杨的神韵,但在漫长的艺术之路和生命历程中,这种精神则是他人生的参照、艺术范本,更是一段华彩乐章。在新疆,在冰山与大漠之间,在戈壁与荒芜之上,因为有了胡杨翠绿和金黄,使这块大地有了别样的生机。因为有了胡杨的身姿,而使这片土壤有了无比深刻的生命寓意,礼赞胡杨就是礼赞生命之歌。


(文/周尊圣)


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